猕猴桃修剪,是一项技术性强、操作相对复杂的管理工作,他以品种、树龄、长势、修剪反应、树体结构,花芽量、自然条件和综合栽培为依据,与作业者生产技能、操作程序和规范程度密切相关。果农在修剪时,容易造成许多失误。因此应该遵循操作程序,保持思维清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走出整形修剪的误区。
(1)做不到因树而异
猕猴桃树因品种、树龄等因素的不同,在修剪时,其修剪方法和修剪程度上有很大的区别。许多果农修剪之前对猕猴桃树的品种、树龄和长势不加考虑,盲目下剪,一概而论,用一种修剪方法修建到底,常常导致旺树不长,大年更大,小年更小等不良现象发生。
(2)冬剪时间偏早
有些果农,总是急于求成,一到果实采收完毕,就要立刻修剪。其实这种方法是对树体养分的极大浪费。从果实采收完到落叶,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此时树体正处于最旺盛的营养积累期,树叶还具有很强的光合作用。此时,一般都要施基肥。根系吸收了大量的养分以后,能延长根系的活动时间,从而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的能力,增强树体内贮存养分的总积累量。如果此时进行修剪,会剪掉具有很强代谢功能的枝叶,减少了养分的贮存。而且,如果在秋季落叶以后修剪,天气转凉,树体内的有机营养从叶片到枝条,由1年生枝到多年生枝,由树上到树下,进行回流转移,一直到落叶后10天左右,才能完成养分回流,进入休眠期。此时进行修剪,时机正好。
当然,冬剪时间过晚也是不好的,因为猕猴桃伤流期长,而且伤流量大,如果在伤流期进行修剪,会使猕猴桃物候期推迟,果枝率、成枝率低,畸形果率提高。因此冬剪时间可过早,但不可过晚。
(3)不及时处理修剪下的枝条
冬剪时剪掉的枝条,其中大部分是病虫枝、衰弱枝和枯死枝等不健康的枝条,这些枝条也是第二年果园病虫害的传播源。病虫害防治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消除越冬病虫源。其方法就是结合冬季修剪,将病虫枝条彻底带出园外集中销毁,这是从源头上减轻病虫害的基本措施。对冬季修剪枝条倘若不立即进行处理,那么第二年树体萌芽、开花的时候,潜伏在这些枝条中的各种病菌和害虫就会复苏、羽化,直至无限蔓延,加重果园病虫害,造成不必要的脑力、经济投入,而且也会影响到果园收入。
(4)犹豫不决难下剪
树体整形之时,犹豫不决,对有些大的枝蔓舍不得去掉,从而导致树形不正,而且造成了很多徒长、过密枝的存在,这不仅浪费了树体的营养,而且也影响到了阳光金果树体的经济产量,对以后的管理也带来一定的难度。
(5)见头就打成花难
大多数初学修剪者都不看剪口芽,见头就打。由于短截过多,造成枝条严重过密,致使成化困难。对于不同的枝条所采取的短截处理方法,应根据品种、树势、树龄等有所区别。对于密生、徒长、交叉、竞争、重叠、对生、轮生枝及病虫、干枯等无利用价值的枝条,应疏除,以利于通风透光。
(6)生搬硬套修剪
许多初学者对枝组的修剪较为粗糙,生搬硬套,只对枝组采用回缩的方法更新,不看长势和枝组龄,使枝组越剪越小。对枝组要灵活进行修剪。一是结果枝组结果后,如树龄不老,枝组不衰弱,不应急于回缩,应以枝养枝。二是对年连结果,生长较弱的枝组,要以中庸枝带头,留壮枝壮芽,抬高着生角度,疏除过密细弱枝,使营养集中,恢复枝组势力,对保留的弱枝宜养不宜截。在枝组内部还要多留预备枝,适当减少结果量,复壮枝组。三是对生长结果能力较好的枝组,要缓前促后,截放结合,轮流更新,交替结果。要严格控制枝组内营养枝和结果枝的比例,是修剪后营养枝与结果枝比例达到3:1.通过修剪调整,使每个大中型结果枝内部,同时具有“三套枝”即结果枝、预备枝和营养枝,称为有连续结果能力的稳定结果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