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脱贫摘帽犹如一股春风,将呐喊村吹出了一片崭新景象。虽然产业发展已小有成就,但村主任郭登举依旧奔走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路上,始终没有停下脚步。秋高气爽,风轻云淡,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初秋的味道。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境内早熟猕猴桃陆续上市,很多外商和游客来这里一饱口福,今天就跟随我们的记者一起去看看吧。
▲猕猴桃高枝牵引
▲猕猴桃苗
▲阳光金果猕猴桃高枝牵引
▲红心猕猴桃参观
▲猕猴桃高枝牵引
https://www.mihoutao.biz/
▲猕猴桃花粉
▲猕猴桃高枝牵引
▲猕猴桃苗
▲阳光金果猕猴桃高枝牵引
▲红心猕猴桃参观
▲猕猴桃高枝牵引
https://www.mihoutao.biz/
(本文配图为四川东红猕猴桃果园夏季修剪)
▲猕猴桃基地
“敢”:敢为人先,勇当创业致富第一人
2000年,年轻的郭登举由于种种原因,踏上了前往浙江的务工之路,前路是迷茫的,但是他很坚决,这正是他果敢性格的凸显。务工之路艰辛,在浙江的近十年时间是枯燥的,也是奋进的,他看到了沿海的发展,学习了先进的理念。
▲郭登举(左二)学习猕猴桃种植技术
2009年,郭登举毅然决定返乡,决心将在外的学习成果在老家付诸实践。他用打工攒下的钱作为成本,并向亲朋借款,先后购买了两台挖掘机,这使他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之后的几年,郭登举的事业顺风顺水,生活也过得有声有色,成为了呐喊村远近闻名的“有钱人”、“老板”。
“帮”:致富不忘乡亲,带动群众携手奔康
圆了“老板梦”的郭登举却高兴不起来,自己虽然达到小康水平,但地势偏远的呐喊村,还有众多农户没有稳定的致富门路。
他决定出去看看,寻求一条属于呐喊村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四处的考察学习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在老家呐喊,只有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才是呐喊村的唯一出路。在多方咨询后,他走出了投身农业的第一步,在呐喊村5组种植猕猴桃20亩,并成立东新镇呐喊村红星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
▲郭登举(左二)在修文考察学习
合作社成立之后,他陷入了思考:自己富了不算富,只有大家都富了才对得起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于是,他找到了儿时的几个玩伴,一起商量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方向。经过多次讨论,他们商议出了一个方便群众参与的灵活发展模式,即愿意种植猕猴桃的农户由合作社无偿提供技术发展种植,不愿意种植或没有劳动力的农户可将闲置土地流转出来,由合作社承包土地种植。这种发展模式很快得到了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呐喊村猕猴桃产业也正式起步。目前该专业合作已吸纳89位成员,种植和辐射面积达3000余亩(其中投产600亩,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合作社成员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带动2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据了解,“贵长”是修文县主打品种,由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从我省野生猕猴桃中精选培育。该品种呈长圆柱形,果皮金黄,硬毛,属“美味”猕猴桃类型,单果重70~100克,果肉翠绿色,清香爽口,富含维C、胡萝卜素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
▲呐喊红星猕猴桃专合社成立现场
“拔”:一心一意拔穷根,打造全新呐喊
因郭登举带领呐喊村乡亲们干得风生水起,2014年初,呐喊村改选村干部,村民们把目光投向了既是致富能人,又公道正派的郭登举身上,郭登举高票当选了呐喊村村主任。
2014年,呐喊村地处偏远,交通落后,村民生活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被识别为贫困村。呐喊村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辖7个村民小组,2700余人口(其中贫困户119户465人),没有一条通村水泥路,贫困户很多住在几十年的土木结构老房子中,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土地丢荒严重。
初任村干部的郭登举,此时心里只有一件事:“让呐喊村早日脱贫摘帽”。说干就干,这正是郭登举的性格,在几天几夜睡不好之后,郭登举为呐喊村谋划了两条脱贫之路:一是向上争取国家政策帮扶,大力改善呐喊村基础设施和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持续推广猕猴桃产业,为群众找一条稳定增收的新路子。在召开了几次村组干部会后,呐喊村村委同意了郭登举的这个建议,并上报了东新镇党委政府。党委政府在实地了解的呐喊村的情况后,如实将情况写进了脱贫规划方案中,并将所需项目分类整理上报。
▲东新第二届西南猕猴桃音乐节
不久就传来了好消息:呐喊村的公路要开建了、呐喊村聚居点项目要启动了、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下达呐喊村指标63户、猕猴桃产业又有两个老板来投资了、猕猴桃产业被古蔺县定为“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重点扶持......
目前,呐喊村已完成易地搬迁聚居点建设,安置贫困户25户87人;完成通村水泥路建设13.3公里;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完成63户;易地搬迁分散安置14户52人;建成村党群服务中心一个;标准卫生室一个;标准文化室一个;猕猴桃博士工作站一个;200亩猕猴桃脱贫园一个;猕猴桃科技示范园区2000亩(东新镇猕猴桃产业已建成8700亩);贫困户已脱贫118户459人,贫困发生率从16.8%降至0.2%,并于2018年顺利通过验收,实现脱贫摘帽。
(原来)只能种玉米,玉米一季(每亩)收上1000斤,卖上一千来块钱,两亩卖上两千来块钱,我现在把地流转给公司一亩(每年)是700元,两亩是1400元,加上我两个月再挣上4000多块钱。
“呐喊”:树立“呐喊村呐喊奋进”的“呐喊精神”
如今的呐喊村,在郭登举和村委干部的带领下,迎着脱贫攻坚的春风,翻天覆地、沧海桑田。昔日晴通雨阻的泥泞道路已被一条条康庄大道替代;昔日荒芜的山坡地已被一栋栋崭新的安置小区房替代;昔日丢荒的农耕地已被一块块翠绿的猕猴桃科技示范园区替代;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也被新时代脱贫奔康的决心和勤劳致富的笑脸替代。
▲喜摘猕猴桃·康宁摄
呐喊村党群服务中心墙壁上赫然写着“呐喊村呐喊奋进”七个鲜红的大字,这就是呐喊人民团结奋进的“呐喊精神”。党员干部开拓进取带头干,在决胜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攻坚克难,呐喊村广大党员干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做表率,以实际行动当好新时代的先锋模范,带动人民群众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广大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呐喊村处处洋溢着干事创业的热情,已成为猕猴桃产业核心样板村。
“今年的猕猴桃比去年结得多,如果价格与去年一样的话,我至少能多收入8000元。”黄希应一边说着,一边随手拉过来一根枝条,数起了猕猴桃。“一、二、三……你看,这一根枝条上的猕猴桃满满当当,大概有10斤左右,一株猕猴桃树平均下来大约要收80斤左右,一亩地就要产3000斤。”猴场乡猴场村村民黄希应家有5个孩子,以前,家里的开销就靠他和妻子两人打工,由于没有技术,拿到的工资不高,家里的生计一度很难,尤其是几个孩子开始读书后,微薄的收入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他家自从种了4亩猕猴桃,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不仅修起了大房子,儿子也靠种猕猴桃娶上了媳妇。
▲呐喊村猕猴桃种植基地全景
“一想到能亲眼看到小康社会实现,我就很激动。我的父辈经历过吃都吃不饱的日子,我知道一切来之不易。这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努力奋斗得来的。”郭登举说,父辈的教诲他总是铭记于心。
时至今日,虽然自己事业有成,呐喊村贫困村的帽子也顺利摘掉,但郭登举仍然保持着“呐喊精神”,带领村民团结奋进。贫困户家中、猕猴桃果园、扶贫项目建设现场......呐喊村的土地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脚印和汗水。他经常对村民说:“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对咱农民越来越好,农村也一定会越来越好”。而对于外界对他“老板”、“有钱人”的称谓,他总是笑着说:“我其实是个农民,祖辈都是农民,我们不能忘本,我去过沿海发达地方、干过工程项目,但我现在已经回归田园,这里才是我的家”。
制约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关键是什么呢?由于国内猕猴桃市场生产标准不一致,品质差异也就很大,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同。目前在全国猕猴桃主产区,都在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包括采摘标准和入库条件都有规定。
新时代东风浩荡,中国梦光辉在前。勤劳勇敢的呐喊人民展现更加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风貌。郭登举的身后,还有无数个“郭登举”,他们把每天都作为起点,从春天出发,向着胜利前进!“呐喊村呐喊奋进”绝不是一句空话!
猕猴桃也称狐狸桃、藤梨、羊桃、木子、毛木果、麻藤果、奇异果等,果形一般为椭圆状,早期外观呈绿褐色,成熟后呈红褐色,表皮浓密绒毛,不可食用,其内是呈亮绿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或者红色的种子。因猕猴喜食,故名猕猴桃,亦有说法是因为果皮复毛,貌似猕猴而得名,是一种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