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猕猴桃专家杨文良和寻猕196
“不论是内在品质和单果重,‘寻猕196’都超过了超市里售卖的新西兰佳沛猕猴桃。”深秋时分,在寻甸县政府人员和高校教师、媒体记者的见证下,云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杨文良团队现场采摘了一株猕猴桃树的全部果实,进行了称重、果数计数、计算单果平均重量、最大单果计重、现场测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现场比对品尝,所有在场者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对于杨文良团队而言,“寻猕196”不负所望,表现出了与本地环境的高度适应和优良的性状、品质,而且在自然授粉,未使用激素的情况下创造了新的单果重量纪录:231.5克。在猕猴桃行业,单果重量超过200克就被认为很难得,要达到231.5克,更需要良种与优良管理方法结合。“‘寻猕196’可以改名了!”有人说,因为当时这个品种审定时,最大单果重量是196克。
对于地方而言,生于本土、与当地环境高度适应的优良水果品种,如果得到推广将是发展优质绿色食品、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拉动水果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而且还能培育地方的一张新名片。
“四良”相济的优质果品之路
“寻猕196”是团队带头人杨文良最为倾注心血的品种之一。
杨文良自1984年考入云南农业大学园艺系以来,就师从云南著名果树专家张兴旺教授进行果树研究工作,30余年跑遍了云南129个县市区的128个,对云南的果树资源如数家珍,对选育、培养优良果树品种也具有从理论到实践的丰富积累。
“云南是典型的高原立体气候,自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光热水肥土组合方式,也造就了与区域环境相适应的多种多样的果树资源。以有机猕猴桃为例,全国60余种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云南就有50多种,是全球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区域。”杨文良说,野生猕猴桃对当地环境极为适应,抗病虫害、抗寒性、抗旱性好、长势好。
另一方面,各地引进品质良好的外地品种,也会遇到难题。“外来品种对当地环境如何适应,如何管理,都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杨文良看到了太多的案例:要么与当地的光热水土肥不适应,品质得不到体现;要么抗病虫害能力不强,一片又一片果树感病颓萎乃至枯死,如“红阳”红心猕猴桃在云南部分高海拔地区的表现。“有些问题要几年后才暴露出来,但产业化已经推开,带来的损失非常大。”
▲sungold g3 kiwi orchard
▲阳光金果猕猴桃夏季管理
▲红心猕猴桃苗
▲猕猴桃施肥灌溉
▲猕猴桃夏季管理
▲阳光金果猕猴桃花粉
https://www.mihoutao.biz/
园艺界通常的解决办法是:以适应本地环境的野生种质资源作为优良砧木,嫁接上优良品种的穗苗,以优良的栽培管理方法进行科学管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一个敢作为敢担当的优良人才技术团队运营管理。良砧、良种、良法、良才“四良结合”,使作物既适应当地环境,又创造性体现良种的品质和丰产。
在寻找良砧的道路上,杨文良团队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结合云南山区普遍海拔较高、温差较大、旱季缺水的情况,杨文良团队在具有以上特点的地区采集十多个野生种质资源,筛选出了具有良好适应性的野生猕猴桃砧木。随后,又一一攻克了采种、育苗、移植、田间管理等环节,实现了对云南高原山地气候具有良好适应性、抗病性能强的砧木规模化生产。
寻找良种就更不容易。“很多外来的优良品种在栽培过程中,往往出现自身适应性的问题,或者是品种退化的问题。此外,有些外地引进的品种不耐低温,或者不耐高原地区的强烈日照。”杨文良说。任何一个具有稳定性状的良种的培育和推广,最终都要体现为这一品种与当地环境的适应,以及成熟稳定的培育管理措施。
猕猴桃花粉采摘
“寻猕196”有机猕猴桃就是一个“四良结合”的品种。其审定结论为:适合寻甸县及相似气候地区,海拔1500~2400米,年均气温12~16℃,年降雨量大于800mm,≥10℃活动积温4500~5200℃,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丰富,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和壤土上种植。经多年对其生长习性和生物学特征观察分析,尤其适应高海拔冷凉气候环境,适应性强,产量和品质稳定,商品率高,果实耐储藏,配套技术完善。在云南2100米高海拔地区,果实10月中旬成熟,平均单果重110.7克,最大果重超过200克,自然授粉,果实短圆柱形,略扁,果肉黄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19%,维生素C含量251~315mg/100g。
“除了品质的优势,这个品种特别适应云南的高原山地气候,定植嫁接苗第二年全部可挂果,而且管理难度不大,可以有效降低产业推广成本,减少田间投入,提高生产者收益。”这样的品种,对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而言,价值非常高。
云南绿色食品牌的天赋优势
“寻猕196”的选育,再一次印证了云南具有打好绿色食品牌的天赋优势。
昆明人耳熟能详的宝珠梨,品种源于大理地区。经过在昆明地区的长期培植,形成了与栽培地高度适应、品质独特优良的新品种,至今仍有很强的商品性。
1962年,云南从外界引入种植多年的优良烟草品种“大金元”,在石林县发生自然变异出现开红花的植株,表现出与云南当地环境的高度契合和优良品质、经济价值,“红花大金元”这一品种随后成为云南发展卷烟产业的重要基石,拱卫了“云烟之乡”的地位,至今仍是云南烟草的招牌。
(云南猕猴桃价格多少钱一斤)
近年来风头正盛的“褚橙”,品种源头是湖南的冰糖橙。在哀牢山元江河谷的环境下,经过种植者精心规范的栽培和管理,褚橙的品质表现固化、特色化,品牌及市场价值已经超越了原来的品种。
澳洲坚果也是由外部引入,云南临沧等地区发挥栽培澳洲坚果的优势自然条件,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澳洲坚果产地,打下了产业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云南作为低纬度高原地区,兼具两大发展优质绿色食品的优势。一是地处高原,光的质量很好,加上昼夜温差大,对于果品的糖分积累和营养物质积累特别有利;产区普遍不是大片连片,有利于病虫害防控。国内园艺界普遍认为,同样的品种在云南栽培,往往会表现出超过原产地或主产区的品质。”杨文良说,“二是同一类产品,低纬度低海拔地区的产品上市早,高海拔地区的产品上市晚,这一早一晚可以带动产品的价值提高。”
但优势的对面就是劣势:高原山区地形造成产品难以大片连片,分散生产导致标准化难施行、品质控制难度大,管理和物流成本高;传统商业渠道对应规模化、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云南产品借用传统商业渠道会导致成本劣势凸显。
“没有一定规模,再好的产品要么是礼品,要么是以特产形态出现的商品,都难以实现产业价值。”杨文良30余年几乎走遍了云南,和众多乡镇干部、村级干部交流,发现各地都有自己的“好东西”,但如何把“好东西”转化为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好产业,需要全产业链的思维。
绿色食品新的产业化征程
扎实的基础研究、好品种、好管控流程、好品质、好生活价值、好品牌、好渠道,才是一个好产业的完备链条。
杨文良除了专业研究人员的身份,同时是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培训部副主任,对推进有特色、优质产品的产业化多有思考。他认为,“寻猕196”下一步可以在已经实现规模化的良砧和良种的基础上,在适宜区推广规范化种植,形成一定规模,并同步进行品牌建设,形成品牌和文化传播,为产品批量进入市场、稳定在一定价格区间做好准备。据杨文良团队介绍,去年和今年在广东市场试销,其品质和价位都得到了积极的认同和好评。
不过,全产业链依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有基础研究作为良种培育的基础,有良种选育和栽培的一系列技术来支持产业化,还需要资金和其他生产力要素进一步投入,实现产品规模生产、采后商品化处理、物流链及渠道建设、品牌建设等。作为农科人员可以解决科研成果的问题,但产业化运营却需要引入其他商业力量和政府引导。
与杨文良团队有同样心愿的,还有云南省农科院一批极为关注产业培育的科技人员。目前,云南省农科院已与“云科优选”等机构合作,以“滇厘厘”等品牌进行科研成果的产品化、产业化,推出了云粳天香、冻干柠檬片、特制红糖等将云南优质绿色食品进行商品化转化的产品,特别关注了相应产品在消费者价值、文化属性和生活场景等方面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对接,突出天然、生态、优质和生活情趣的特点,品质与品味均体现出优质绿色食品的新气象。
“过去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酒香也要会吆喝。”昆明理工大学教授、云岭教学名师宁德煌说。“以前各类产品面对的是相对封闭的区域市场,品质好不吆喝也行。现在大家面对的是开放的大市场,不吆喝不但外地的市场不知道你,来你门口吆喝的外来者还会占有你的市场。会吆喝已经是现代企业的必修课,不仅是事关买卖,还事关企业的资源整合。”
不过,任何吆喝都要有支撑体系。在宁德煌看来,如果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内在品质、没有生活场景规划,叫得越响导致的负面影响越大。扎实的基础研究、好品种、好管控流程、好品质、好生活价值、好品牌、好渠道,才是一个好产业的完备链条,价值保障靠链条的前端,但价值实现靠后端,价值保障和价值实现良性互动,产业方可长久。
在发展优质绿色食品产业的过程中,有一定规模的质量型增长是新时代的新要求。而促成质量型的增长,市场竞争和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核心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即使是“寻猕196”们已经有了前端的好开局,也要立足于在竞争环境中进行产业化运营。
在国家和云南省的政策引导下,看好云南优质绿色食品发展潜力的各类新型主体纷纷入场,以市场为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产业化链条各环节的对接、贯通不断出现新成果,各类新型平台的规划和建设也在推进中,新的产业化方式正在延展。
云南优质绿色食品产业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