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华蓥阳和镇鸽笼山村的一处猕猴桃基地,记者放眼望去,见泡桐尖山上、山腰成片的猕猴桃园呈梯级式分布,藤蔓翠绿,美感律动,一派盎然生机的山野生态景象。而一米多高的藤蔓架下,一串串鲜绿的猕猴桃顿时会情不自禁地勾起人舌尖上的食欲,伸手可摘,抬头可赏。业主曾省祥和村民采摘完最后一批猕猴桃,并完成包装,迅速发往全国各地。
▲红心猕猴桃花粉
▲猕猴桃冷藏库
▲东红猕猴桃苗
▲sungold g3 kiwifruit vine
▲阳光金果G3
▲猕猴桃参观
▲黄心猕猴桃
“今年收获的5万多斤猕猴桃都是通过微店订单销售。”曾省祥拿出手机,打开自己创办的微店页面告诉记者,他平均每天都能接到几百笔订单。到当日下午,猕猴桃已经销售一空。
据曾省祥透露,每斤猕猴桃的成本约为两三元,网络销售的价格不仅达到每斤20元,还供不应求。这其中有什么奥秘?
传统农民转型“玩”的是科技
今年44岁的曾省祥是成都蒲江人。由于蒲江盛产猕猴桃,他和家人早在6年前就开始种植猕猴桃。2013年春节后,经朋友介绍,曾省祥来到华蓥市现代农业园区,租赁了140亩土地种植猕猴桃。
(蒲江红心猕猴桃)
据曾省祥介绍,猕猴桃基地采取保底入股分红的方式进行,农户们以土地入股,而在自己土地上种植每天还可以领取40元至100元不等的工资,可以说是“自己给自己打工,还可额外挣钱。等到3年后再来我们这里,那时猕猴桃结果后你会感到更惊奇。”熊尚兵对记者说,猕猴桃按市场价4元/每斤计算,全村3000亩猕猴桃正常挂果后,仅此一项全村三年内收入就可达1200万元,村民人均就可增加3000元。
“时代在变,我们农民也不可能永远‘面朝黄土背朝天’,依靠‘天老爷’吃饭。”在曾省祥看来,土地就是农民最大的财富,关键看如何利用,把土地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农民外出务工,留下了不少撂荒地,掌握技术的农民租赁土地后,既能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又能解决土地闲置的问题。
在曾省祥的猕猴桃基地里,他是老板、技术员、送货员,妻子杜兴蓉是管理人员和后勤,周边村庄的留守农民就成为基地聘请的工人,在家门口就业挣钱。
不过,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中间环节多、成本增加、市场不稳定,猕猴桃的销售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农民“触网”“秀”的是财富
随着互联网在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农民放下“锄头”,拿起“鼠标”,积极学习网络知识,并开始运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
这两年,曾省祥和妻子也成为网民。和普通人不同,他们学习的目的很明确:赚钱。今年初,曾省祥创办了微店,还利用微博和微信刷屏,提前发布猕猴桃的“成长”信息。猕猴桃上市前的一个月,曾省祥和同伴开始发布销售信息。
曾省祥决定,既然要抢占网络市场,就要销售高品质的猕猴桃,赢得良好的口碑。“为什么农产品就不能高大上?”曾省祥说,他的猕猴桃初始成本确实只有两三元,但还得加上种植技术、品牌和品质、网销服务,所以微店上的定价是每斤20元。
国庆前夕,猕猴桃正式上市。很快,网络销售的火爆远远超过了曾省祥的预计,全国各地的订单像雪片般飞来,其中卖得最火的时候,一天就销售了1.6万斤。
短短七八天时间,曾省祥的5万斤猕猴桃全部通过网络销售完,销售额达到100万余元,盈利率超过70%。
“以前,想吃的吃不到,想卖的卖不脱。一个‘互联网+’,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尝到网络销售甜头的曾省祥说,明年他还要做更多更优的农产品,赚更多的利润。
我市跨越北温带与亚热带两个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适合猕猴桃生长,被国内外猕猴桃专家公认为世界猕猴桃最佳适生区之一。近年来,我县依托优良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在大力发展人工猕猴桃基地和开发利用好40万亩野生资源的同时,致力于猕猴桃贮藏和深加工同步发展。考察组一行对我县猕猴桃产业政府扶植,企业联动,农户积极参与的做法给予肯定,希望能够借助我县的地理区位优势,土壤肥沃优势以及廉价劳动力优势,积极培育新品种,推动猕猴桃产业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