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巴中市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大力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农村产权流转模式,已经形成先股后转、整村流转、产权信托流转、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资本化、资产经营公司等多种模式,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巴中恩阳区渔溪镇五岭村,由“土地入社、集约经营、农户参与、按股分配”的土地流转模式,规模发展了优质红心猕猴桃500亩,目前喜获丰收。记者放眼望去,山上、山腰成片的猕猴桃园呈梯级式分布,藤蔓翠绿,美感律动,一派盎然生机的山野生态景象。而一米多高的藤蔓架下,一串串鲜绿的猕猴桃顿时会情不自禁地勾起人舌尖上的食欲,伸手可摘,抬头可赏。
可是就在5年前,五岭村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上有山,下有河,南低北高穷成坨。河里有水无鱼游,山上有树不结果……这就是当时五岭村的真实写照。
累累硕果带来收获的喜悦
五岭村有耕地面积1100亩,一直以来,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农民收入捉襟见肘,一年种粮食的收益远远比不上在外打工的收入。据统计,2008年,村里剩下的青壮年劳动力已不足10人,土地撂荒面积达60%。“多亏产业发展,否则,人都迁走完了。”说起今天的五岭村,村民杨仕才很有感触。这个小山村方圆近百平方公里无企业、无厂矿、无污染区,绝对纯天然的生态氧吧,揽尽月华山的森林资源,空清晰洁净、负氧离子丰富。在农民谢伯伯的带领下,我们一起来到他们的猕猴桃种植农地。猕猴桃是一种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的水果。
“廖继荣带了个好头,让山上的树挂满了果。”谈起村里的产业发展,村支部书记吴奉初首先提到了村民廖继荣。看到村里一块块土地长满了杂草,感觉太可惜的廖继荣,看准村里土地资源的优势,2009年在五岭山腰租赁了30亩土地,全部栽上了猕猴桃。他告诉记者,村里目前已发展猕猴桃500多亩,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超过1000万。“过去,1组2组山上缺水,只适宜种旱作物,比河下4组5组穷,现在我们翻身了。”村民吴新华很自豪,自己的两亩多土地交给了合作社,一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
各村成立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负责组织社员开展猕猴桃生产技术培训,统一药肥等生产资料供给,协调处理相关问题,连接农户与公司关系。通过发挥这些团队的作用,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公司在主产区建设万吨气调保鲜库,建设果品深加工生产线,在全国建立物流销售网络,统一品牌销售,把生产、加工、流通有机连接起来,增强市场开拓和抗风险能力。
据渔溪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母洪波介绍,该基地红心猕猴桃在面向市场销售两三年后,就已经广受商贩和消费者青睐。今年210亩挂果红心猕猴桃,每亩估算收获1200公斤,最少能收250多吨猕猴桃,按照市价每公斤20元,平均每亩最低纯收入1.8万元。渔溪镇五岭村红心猕猴桃现不仅远销重庆、陕西、新疆等地市场,而且顺利出口国内外,远销至俄罗斯。图为外地客商前来园区收购猕猴桃。
据悉,截至目前,巴中全市已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房屋所有权流转154例,流转耕地50.3万亩、林地58.2万亩,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