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万亩红心猕猴桃,80万亩绿色大地菜。这“一红一绿”,即将书写四川彭州现代农业新传奇。
(成都红心猕猴桃)
中国猕猴桃首席专家黄宏文一语中的:地处龙门山下的彭州,矿物质含量恰到好处,气候条件堪称温室,是世界猕猴桃“安身立命”的最佳去处——
“1+N”模式打造“五彩猕猴”
在彭州广袤的山区丘陵,代表激情的红色已经点燃。
昨日,记者历经葛仙山、丹景山、通济、小鱼洞、龙门山、磁峰等镇,目睹了以通济黄村为圆点,周围山区丘陵正在或已经挂上了“金腰带”——4万亩红心猕猴桃。
一处处崭新漂亮的民居,镶嵌在群山环绕之中。在短短3年之内,在青山绿水之间,彭州猕猴桃从400亩发展到4万亩。“在灾后重建之初,我们就在思考农民集中居住之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的情况之下,怎样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如何盘活产改成果,做强丘陵山区的产业?”彭州市农村发展局局长张强谈到他心仪的红心猕猴桃时激情飞扬,“我们要在这里打造最美的产业带,把田园城市的梦想变成现实,在‘十二五’期间,彭州猕猴桃要突破8万亩。”
绿道、登山道、水景观、观景台……在磁峰镇小石村有机猕猴桃产业园里,村民何其泽在这里已经上了一年多的班:“现在的日子好过多了。住房好、环境好、收入更好。”和何其泽一样,90%的村民都将土地流转到园区,100余人在这里长期打工,加上土地流转收入,“比起以前种玉米,现在的收入要打好几个滚!”
从400亩到4万亩,意味着在过去3年中彭州每天栽种猕猴桃36亩。中国猕猴桃首席专家黄宏文一语中的:地处龙门山下的彭州,矿物质含量恰到好处,气候条件堪称温室,是世界猕猴桃“安身立命”的最佳去处。
这一席话,在彭州能找到天然的证据:龙门山、白鹿、小鱼洞、通济、磁峰、新兴、葛仙山、丹景山,已经发现野生猕猴桃品种13个,面积超过2.5万亩。
一个以“1+N”模式打造“五彩猕猴”的计划在彭州徐徐展开。
“1”是指“万亩有机猕猴桃产业园”,“N”是指多个支撑平台:龙门山脉特殊地理优势平台、成都市猕猴桃协会协调平台、基因库科技转化平台、“土地银行”土地流转平台、农技专业服务队服务平台、多业主投入独立经营平台、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MNCEO)管理平台、现代农业金融支撑平台等。
▲东红猕猴桃苗
▲sungold g3 kiwifruit vine
▲阳光金果G3
▲猕猴桃参观
▲黄心猕猴桃
▲红心猕猴桃花粉
▲猕猴桃冷藏库
“万亩有机猕猴桃产业园”分布在磁峰、小鱼洞、新兴、通济、龙门山5个镇22个村,总面积2.2万亩。
“万亩有机猕猴桃产业园”实行有机认证,采用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建立统一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和产品营销与储藏平台,统一使用“龙门山脉”猕猴桃品牌。
吸引成都佳惟他公司安家彭州的不仅仅是独特的自然条件。公司基地总经理赵小兰告诉笔者:“更重要的是这里建立了全国唯一的、最大的猕猴桃基因库,为彭州猕猴桃牢牢抓住产业高端注入了强大的科技支撑。”成都中际公司在彭州市小鱼洞镇建设了一流水准的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平台——成都猕猴桃资源基因库与科研示范基地。目前,基因库已经建立资源圃和科研培训基地1200亩,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品种82个。3—5年后,彭州将拥有一支一流的科技研发队伍、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一整套标准化集成技术的成都猕猴桃基因库,这为“成都造”猕猴桃占领高端市场、走向全球开辟了“绿色通道”。
为了打造最美的产业带,今年1—6月,彭州在猕猴桃产业上投入资金1.22亿元,全力打造一流的基础设施;在全省率先开展“土地银行”试点,规模化流转土地,到目前为止,共引进猕猴桃产业化经营企业14个,发展猕猴桃合作经济组织7个,建成规模化有机猕猴桃生产基地2.76万亩;推行全球良好农业生产操作规范认证,大力发展有机猕猴桃,使猕猴桃生产基地实现良种化100%,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0%,有机猕猴桃比例达到70%。
“1+N”模式,有效推动了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集聚发展,搭起了社会资金快速进入现代农业的桥梁,催生了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了新型农民。“现在,我们只用农家肥甚至树叶”,龙门山镇山沟村村民冯友全告诉笔者,目前他种植的30亩猕猴桃已经取得有机认证。“有了这东西,果子不愁卖。”
最美的产业带要美在农民的实惠上。在构建“企业与农民完全利益共同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中,葛仙山弘大万亩猕猴桃产业园构建了猕猴桃股份合作社(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占25%股份),实现了企业与农民完全利益共同化,这不仅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传统迈向高端,更实现了一三产业互动。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猕猴桃销售上,彭州寻求突破。目前,已建成5000吨的气调库,两年后将达到5万吨。通过储备加工,最终彻底解决销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