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撕袋子
▲阳光金果G3
▲golden kiwi growing zone
▲阳光金果猕猴桃
▲猕猴桃苗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农牧厅了解到,西藏申报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察隅猕猴桃”日前已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评审,并通过公示、公告。这是西藏第13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产品。“察隅猕猴桃”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将进一步提升察隅猕猴桃的知名度,提高其在区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成为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
受复杂地貌影响,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形成了独特的亚热带气候,因此也造就了察隅“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的神奇自然景观,并赢得了“西藏小江南”的美誉。近年来,随着西藏自治区不断加大对通村公路的投入力度,一条条蜿蜒的乡村公路,给察隅县带来了新的希望。
日晒正午,位于藏东的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布巴新村里,村民刻友正和大伙一起将发酵后的肥料运送到猕猴桃基地里,绿油油的猕猴桃苗木,迎风摇曳,长势喜人。
在察隅大山深处的野地里生长着一种猕猴桃,吃起来相当酸涩、口感很差。虽然这些猕猴桃吃起来相当酸涩、口感很差,但有12年果木种植经验的高永徐和丈夫郑天成却发现了其中蕴含的商机。高永徐说:“察隅是目前西藏唯一能种植猕猴桃的地方,这里的土壤是沙质的,果树根部不容易积水。再加上这里早晚温差大,日照时间充足,所以果子的甜度高,口感更好,特别适合种植‘红星果’猕猴桃。”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夫妇二人将情况反映给下察隅镇政府,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红星果”猕猴桃种植作为夏尼村的集体经济项目得到了批复,镇政府投资30万元,于2011年底开始实施。
“大家看到了吧?这就是新开垦的770亩耕地,每户有2亩水田,人均还有1.8亩旱地。”指着分布在村庄四周的田地,阿迪高兴地说,“现在,大家都在说,搬迁住新房,开垦新田地,培训致富业,未来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下察隅是微酸性土壤,海拔较低,气温较高,适宜发展猕猴桃产业和庭院经济。目前,由村集体种植的猕猴桃面积已达374亩,将来还会继续扩大。
从最初的20亩到现在的1000多亩,几年的时间里,高永徐栽培的猕猴桃规模越来越大,产量也逐年提高。与此同时,他们一直在不断改进优化品种,猕猴桃的口感也越来越好。“察隅是目前西藏唯一种猕猴桃的地方,这里的土壤是沙质的,果树根部不容易积水。再加上这里早晚温差大,日照时间充足,所以甜度高,口感更好。”高永徐告诉记者,“现在已培育出的猕猴桃有徐香等3个品种。”
技术指导员李昌玉说,猕猴桃基地现有3万棵苗木,后年就能挂果,亩产估计有500斤,将来产量还会逐年提高,最高亩产可达两吨。
辛劳的付出终于迎来了收获,果园里猕猴桃的年产量在3至4万斤,但是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此,果园2017年扩大了种植规模。“今年产量预计在10万斤左右。我们计划到2020年前扩大到3000亩。而且猕猴桃挂果后,每株的产量每年都会翻番。”
刚开年,察隅猕猴桃就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之所以能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评选,是因为该猕猴桃来源于特定的地域,产品具有特定品质和历史人文背景,这对于打造品牌知名度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
据悉,察隅猕猴桃每年挂果期在中秋节到11月份,由于猕猴桃还有后熟期,所以春节期间老百姓们还能吃到产自本地的新鲜猕猴桃。高永徐介绍:“目前我们的销售市场以区内为主,价格按照品质的不同分为3个等级,平均每斤20元。”接下来,他们还计划通过援藏渠道将西藏出产的猕猴桃销往广东市场,再与电商合作,把本地品牌打出去。
记者了解到,察隅猕猴桃每年挂果期在中秋节到11月份,由于猕猴桃还有后熟期,所以春节期间老百姓们还能吃到产自本地的新鲜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