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猕猴桃科普示范基地负责人到酉阳县科协就基地科普工作进行汇报。
据介绍,2016年基地猕猴桃产量为30万斤,收入286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增收1万元。一年来,基地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普讲座24场次,培训农户50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宣传资料800多份,为农户开展咨询服务700余次。
红军长征经过的路上,还包括彭水善感乡,这里海拔600米以上,土地贫瘠,山高路不平,一直制约着村里的发展。
然而转机出现在2011年,善感乡政府根据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海拔600米—800米、气温平和,适宜猕猴桃的生长。
善感乡党委书记崔明伟告诉记者,他们根据这一生态特点,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在海拔为670米的位于彭水善感乡桂花村、农纲村建立善感优质红心猕猴桃基地,并采取“实施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新型联合体”的模式种植优质红心猕猴桃。
崔明伟说,就是建设标准化基地,使流转土地的农民除了出租土地外,还可以当工人,收入由单纯的传统种植,“靠天吃饭”的收入结构转变为多种途径,持续增收。
郑登奎和张正容夫妇是当地村民,以前他们自家种些玉米大豆,一年的纯收入也就3000多元,加入合作社后,夫妇俩在合作社打工,两人月工资就有5000多元,每年还能收近千元的土地租金,家庭收入可谓是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据了解,桂花村、农纲村现有猕猴桃种植规模560亩,为当地老百姓致富打上了重要的一分。
▲阳光金果猕猴桃
▲猕猴桃苗
▲红心猕猴桃修剪
▲gold Kiwifruit plant
据了解,该基地建于2010年7月,建有560平米的专家大院一座、2568平米的猕猴桃产地集配中心一个,基地种植面积达365亩,拥有科学的喷灌系统,实现水肥一体化。基地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实行“基地+研究所+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市场(加工厂)”的运作模式。基地在专家大院里成立酉阳县村山猕猴桃研究所,常年与西南大学、湖南吉首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研究猕猴桃生产栽培技术,先后完成重庆市科委“猕猴桃魔芋绿肥高效复合生态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和农委“猕猴桃棚架对比研究”、“猕猴桃避雨栽培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在科技特派员西南大学梁国鲁教授指导下,建成猕猴桃种质资源圃32亩,引进伊顿一号、红什二号等品种,大大提高单位产量。
“未来我们将积极发挥猕猴桃种植的生态价值,把猕猴桃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完美结合,使猕猴桃即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又成为酉阳大桃源景区旅游的一大靓丽风景线”石岩这样介绍。
猕猴桃基地建立后,为了让猕猴桃持续发展,该基地还特地引进现代农业的科技,让猕猴桃“吃”上更有营养的“有机肥”。
猕猴桃基地负责人李世先告诉记者,他们引进优质的红心猕猴桃品种,采用新西兰猕猴桃栽培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连种植猕猴桃的肥料也是颇有讲究。
“1400元一吨的油菜枯,就是油菜榨油后的残渣,这个肥料和羊粪等充分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可以助力猕猴桃生长,更甜更香。”李世先说,这一技术方法也让他们的猕猴桃成为有标志的“绿色有机”水果,销量不愁。
科协领导一致认为该基地管理制度完善,科普工作扎实,带动农户增收成效明显,其“院企结合”模式已然成为一个亮点,应在全县推广。